- Published on
Overkill
- Authors
- Name
- @寸悦
前几天在逛商场,琳琅满目的各种商品让人目不暇接,突然福至心灵,好像明白了为什么很多日本人喜欢极简风格的服装和用品——当选择过多时,会对人产生压力和疲惫感,这时候极简风格的物品,反而能让人感到放松和安全。
最近很突出的一种感受就是太多行业太多产品呈现一种 overkill 的状态,这是通过直觉在大脑中的调用出来的词汇,用中文详细阐述的话,大概是产品过于丰富功能过于强大、已经远远超出人们正常所需的意思。各行各业,生活的方方面面,都会让我有这样的感受。解锁手机,是自媒体频道在挖空心思地创造无穷无尽的视频,和大厂挖空心思拍摄的热门题材电视剧和综艺;走进图书馆,是书架上对于有限的话题无穷无尽的归纳、演绎和研究的书籍;在复古游戏赛道,从古至今所有的游戏主机掌机平台的所有游戏 rom 都被翻了个遍,开源掌机硬件也日新月异地推出不同尺寸不同外壳的所谓新品;走进超市和商场 B1,则是无穷无尽的各种食品和饮料产品,争夺人们有限的肠胃和以及稍不留意就会超过的热量上限。
直播间、吧唧、抽卡、网游皮肤、笔记本电脑、手机、耳机、口红、杯子、奶茶店、咖啡馆、冷泡茶……无数的细分门类里面有无数的产品,对着人们放声吆喝。仅仅在这里敲键盘列举,都令我不禁掩面,以应对这扑面而来的满溢感。水池满了,溢出来了,都溢出来了。
从生产者的角度出发,这是一个艰难的问题。人们需要被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,能解决问题的产品则越来越过剩。人类并不是没有任何重大问题了,只是,那些剩下来的真正重大的问题,似乎并不能由生产更多的产品来解决。这让人苦恼,尤其是对于一个想对社会有所贡献来创造自身价值的人来说,确实足够苦恼。找到一件自认为有意义的事情,不容易。
暂放下上述这个真正的个人难题。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,就相对容易很多。只需要简单的心态转变,时时刻刻提醒自己:“我不需要那么多”,就足够了。把 No 当成一种默认选项,可以摒除大多数的选择困难。在面对真需求时,再去按图索骥地寻找最适合的产品,反倒是一件快乐的事情。
不能由产品解决的问题,需要的是思想:宗教、哲学、美学或者身体体验。对社会来说这件事很难,对个人来说还好。我且先着眼于自己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