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更新

做一件事最好的时刻,就是现在。

  • Published on
    最近很突出的一种感受就是太多行业太多产品呈现一种 overkill 的状态,这是通过直觉在大脑中的调用出来的词汇,用中文详细阐述的话,大概是产品过于丰富功能过于强大、已经远远超出人们正常所需的意思。
  • Published on
    翻看了 chatGPT 的记录,开始学习 Python是 4 月 7 号,到今天为止,差不多三周。在此期间,认真地读了 Python 教材一本(《Python 教程:从入门到实践》,就教材质量而言出类拔萃,即使横跨多领域也是超五星基本的教材),理解了 Python 的基本概念和语法结构、面向对象的概念和使用(类和实例)、Django 框架的基本使用(模型、路由、视图函数和模板)。并提纲挈领地理解了 React 和 NextJS 的概念和哲学。
  • Published on
    写下这个题目,当个药引子,串起一些随想。这是毛姆一本文集的名字,从前叫做《大师与巨匠》,近年出版的版本叫做《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》。在它叫之前那个名字的时候,我一直想要读它;在它改名之后,我真的读了它。看来,名字也是很重要的。
  • Published on
    人们常说,刷视频不如读书,媒介与内容的关系是怎么样呢?如果付出足够精良的制作,视频这种媒介形式对于想法的表达可能会好过书籍,但是,那个”足够精良”的制作所需要付出的努力要远远大于写作书籍——一边是单维度的文字,另一边是多维度的画面、声音与文案,工作量可能是数十倍之差。所以并不是视频这种媒介没有深度,而是从成本出发,没有人付出那么多的成本去制作与表达足够有深度的想法。与此同时,人们对于填满自己时间所需的娱乐活动又那么多,相对应这种需求的视频又被足量地制作出来。通过播放视频来度过生命中的从A点到B点的一个小片段,多么容易,多么轻松,于是大多数人无可逃避地沉迷其中。然后其中的一小部分人,会在B点结束之后,反省一下这些内容的浅薄。
  • Published on
    今年迄今为止已经读完了 30 本书,除了向别人凡尔赛的功效之外,这些书也应该对我的思想产生了影响。然而,作为一个不书写似乎无法思考的人,此刻我选择经由写作来厘清思路,让想法生长成型。光读不写,会如标题所说,营养过剩而不知如何汲取——当然,还是这六个字的古文表达得更妥帖。